11月21日至22日,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互联网+”与智能电气化农业装备学术创新论坛在学校举办。论坛以“现代农业装备电气化与智能化”为主题,由江苏省工学二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与青年研究生参会,聚焦智能农机前沿技术,共商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路径。

开幕式上,党委常委、副校长杨道建,江苏省工学二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芫健,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孝勇分别致辞。开幕式由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丁世宏主持。
农业装备的电气化与智能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引擎,作为农业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我校依托在电驱动、智能控制、农业传感器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为研究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论坛共收到100余篇学术论文,涵盖高效能电机与智能控制、农业装备电驱动、智慧农业与无人农机等热点方向,经专家评审,50篇优秀论文脱颖而出。
主会场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系统介绍了智慧农业技术在粮棉生产中的创新实践;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孔祥增探讨了农业机器人的“具身智能”与脑机接口应用前景;浙开云(中国)学教授平建峰展示了基于可穿戴传感的动植物信息监测技术。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胡瑾、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饶元、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郑恩来、开云手机平台教授丁世宏等多位专家分别围绕农业智联网、番茄智能化生产、电驱作业机器人、无人农机调度等方向进行了报告,展现智能农业装备从技术研发到落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
论坛设置了研究生分论坛与圆桌研讨环节,研究生代表分组汇报研究成果,现场交流活跃、互动热烈。同期举办的全国高校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教育论坛,围绕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产学研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农业工程类研究生教育探索新范式。
此次论坛展示了智能电气化农业装备领域的最新成果,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激发创新、交流合作的平台。学校将继续深化与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农业装备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迈进,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电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