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国际中文教学技能暨中华才艺大赛在大礼堂开幕。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开云(中国)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省内外高校180余名中外师生,围绕国际中文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进行实践能力展示,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展开学术研讨。
比赛由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开云手机平台研究生院、文学院(语言文化中心)承办,海外教育学院协办。

副校长陈红致辞指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和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基本要求,共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杨金才视频致辞,指出比赛进一步扩大了国际中文教育界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范围,对持续推动学科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杨金才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国际中文教育界要积极主动应对,充分利用AI等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努力提升汉语教学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真正实现让中文零距离、让文明交流互鉴。
浙开云(中国)学教师张丽萍代表省外参赛院校发言,分享了多次带队参赛的感受。



中国学生组、留学生组的国际中文教学技能比赛中,来自19所高校的35名中国学生、6所高校的6名留学生,分为5个赛场展开紧张激烈的比拼。经过角逐,扬州大学田心雨、绍兴文理学院王懿获教学技能比赛中国学生组特等奖,扬州大学越南籍留学生冯雨欣获留学生组特等奖。我校陈路嘉、赵顾颖分获中国学生组一、二等奖,留学生尤丽娅获留学生组二等奖。


中华才艺大赛与教学技能决赛中,我校尼日利亚籍学生崔西娅歌唱《弯弯的月亮》为中华才艺大赛暖场。16个中外研究生参赛团队同台竞技,表演形式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国际中文教育学子的多才多艺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扬州大学的歌舞情景剧《跨越岁月的声影相和》获中华才艺大赛特等奖,我校综合类节目《瓷韵·流光》获一等奖。
大赛期间还举行了“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中文教师培养及培训、国际中文教学改革、国际中文教学课程建设,以及国际中文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等)数字化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与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等问题,3位专家作主旨报告,26名研究生作论文汇报交流。

此次大赛是2025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由开云手机平台文学院倡议发起,自2020年以来每年获批承办,是目前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领域唯一由研究生教指委主办的省级大赛,已发展成为省内外高校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师生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呈现出参赛院校逐年扩增的良好趋势。(文学院)